武汉初拟"十一五""绿色"规划 建生态园林城市
来源: 长江日报 作者: 日期: 2006/2/9 10:39:15
浙江园林网2月9日消息: 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,武汉将朝生态园林城市迈进。昨日,市园林局证实:这是我市初步拟定“绿色”“十一五”规划核心思想。
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部在2004年6月提出的新目标,相比“国家园林城市”,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更高,要求有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,自然地貌、植被、水系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,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,大气环境、水系环境良好,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,热岛效应较低等。
按这一新要求,我市园林绿化“十一五”规划构想,更注重山水自然资源的保护,强化滨江滨湖绿化空间,扩大绿地面积,勾勒武汉生态园林美景。
这一构想,突出主城区、规划区和市域三个不同层次的绿化景观和生态作用,重点实施十余项绿化工程。
规划中,主城区(7个中心城区、两个开发区及东湖风景区)以人为本,重点展现滨江滨湖特色和山水相间的绿色人居环境。规划区作为市域与主城区之间的过渡区域,突出绿地对主城区和重点镇的服务功能,确保城乡绿化空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,而市域则构建森林绿化的生态大背景。
市园林局介绍,武汉的山、水自然生态资源是“十一五”规划的重头戏。
山——突出保护与控制
主城区58个山头全部纳入保护界定规划,对山体周边进行绿线划定和管理,保护山体的自然形态。分批为58个山体建设排水系统,逐步调整植物品种,改造林相,使山林由绿化林向风景林转化,合理设置防火通道,建立山林防火的预警处理机制,保证山林资源的完好。
58个山体设立控制准则,控制建筑密度、建筑高度、建筑形式、容积率、视线通廊等,使其周边城市建设活动,符合山体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要求。
依托主城区内东西向山系(米粮山—马鞍山一线),建设一条旅游性公园轴。
这一轴线融合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体、植被等自然资源,加强山体绿化和林相改造,建设琴台、长春观、红楼、宝通禅寺等一系列文化主题公园,形成重要的文化旅游线路。
水——做足“两江四岸”和38个湖泊的绿化文章
继汉口长江江滩绿化工程、武昌临江大道改造工程后,逐步营造汉江两岸绿化景观,并向城市中环线延伸,形成特色旅游观光线路。
主城区38个湖泊着眼于“一湖一景、一湖一品、一湖一特色”,建设湖泊景观带。
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市将加快完善国家级东湖风景名胜区建设,在东湖环湖整治基础上,进一步完善听涛、磨山、吹笛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,完成落雁景区建设,以浓郁的楚风楚韵,形成风景区总体特色。
新建南湖风景区、墨水湖风景区和龙阳湖旅游度假公园。继续完善汉口中部由鲩子湖、西北湖、后襄河、机器荡子、菱角湖等构成的“五湖”公园绿地,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“绿心”格局。
我市还将构筑由洪山广场-南岸咀-中山公园、王家墩-四新-沌口两条辅助景观轴线,建设90.5公里的中环线绿带,绿带宽50米,总面积达452.5公顷。
武汉新区、王家墩高级商务区、武汉化工新城等重点片区的绿化建设也是“十一五”重点项目。
其中武汉新区绿化用地38平方公里,占总建设用地的27%,建成各类绿地1500公顷,结合“六湖连通”生态水系网络,形成满足居民远足郊游、中距离游玩和近距离休闲三个层次活动需求的生态框架。
王家墩高级商务区绿化建设突出生态和人文主题,分级建设主题公园、公共广场、大面积水面和道路绿化系统,营造一个生态、人性化的CBD办公、生活空间和山南水北的经典城市形象。
规划构想提出,“十一五”期间,确保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能够到达公共绿地。主要建设公共绿地1197公顷(不含武汉新区、王家墩商务区、东湖风景区、九峰森林保护区),将新建二七路社区游园、青山区新火车站游园、黄孝河游园等18个街头游园;新建、续建后湖公园、复兴公园、竹叶海公园等12个公园(广场)。
至2010年,全市建成区绿地率、绿化覆盖率、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%、40%和12平方米,分别比目前提高3.95%、3.97%和3.17平方米。
编辑:木麻黄